山东兖州:“五位一体”
创新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新模式
自《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实施以来,济宁市兖州区着力破解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瓶颈,探索推出“精准评估、心理护航、靶向矫治、隐私保护、朋辈引领”五位一体矫正新模式,构建全方位、全时段、全链条教育帮扶体系,收到较好成效。
——精准评估分类施策,筑牢矫治首道关卡。在入矫时,向监护人强调积极履行监护责任、承担管教义务,同时发放社区矫正应知应会手册,加强社区矫正机构与社区矫正家庭联系,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端正矫正意识。同时,通过心理测评、家庭走访等方式,从犯罪成因、性格特质等多个维度,为矫正对象“精准画像”,科学评估风险,划分管理等级,制定矫正方案。
——双线干预修复心灵,构建心理护航港湾。创新打造“个体疏导+家庭修复”双线模式,联合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运用沙盘游戏、角色扮演等疗法,积极化解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工作,针对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创造亲子沟通时机与空间,改善家庭关系。
——一人一策靶向矫治,定制成长专属方案。 坚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行为特征,综合年龄特点、成长环境、犯罪类型、心理状态、家庭状况、社会交往等实际情况制定矫正个案,同时,选拔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加入矫正小组,采取“用温情暖化、用亲情感化、用真情转化”的教育方式,矫心正行,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切实发生转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隐私保护去标签化,搭建回归缓冲地带。坚持“档案不公开、身份不泄露、信息不扩散”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三不” 原则,最大限度保护隐私。坚持“预防加教育,强化加落实”的方针,组织开展“070勇敢者行动”防范校园欺凌专项活动,积极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大普法格局,创建“法治、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
——朋辈引领正向激励,激活内生蜕变动力。优化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同辈群体,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助力他们获得良师益友;邀请回归社会成功的解矫人员,成立“重生者联盟”,分享回归经历和人生感悟,助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增强面对生活的勇气,坚定迈向未来信心;协调各责任单位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一盘棋”工作,扩大法治宣传教育普法志愿者队伍,做实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
“五位一体” 工作模式的推行,拓宽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新路径,有效提升了教育矫正质量,助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平稳回归社会。“多亏你们,要不是你们坚持不放弃,我孩子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一名即将解矫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父母,向济宁市兖州区龙桥司法所工作人员表达着由衷的感谢。李某在高校就读时,龙桥司法所主动与学校沟通,开展协同监管;与辅导员签订 “身份保密协议”,避免身份歧视;协调多方创业帮扶,助其开办电商;在朋辈影响下积极进取,获评学校 “创业之星”……
兖州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宋金峰说:“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不是冰冷的监管,而是帮迷途少年按下人生‘重启键’,为社会消除隐患,为人生开辟新路。”一语道出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价值所在:法刚柔并济,让监管有力度、帮扶有温度,让迷途青少年融入社会,走出尊法守法的新生之路。
(兖州区司法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