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评估镇街赋权工作成效,动态优化赋权事项,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近日,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我市组织开展了镇街赋权评估工作,通过自查自评、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梳理赋权事项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评估工作有序推进,三级联动确保实效
本次评估采取“镇街自评+县级初评+市级统筹”的模式,覆盖任城区、汶上县2个试点地区30个镇街,以及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城乡建设、水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6个赋权领域。评估重点围绕机构组建、人员配置、工作机制、执法能力、事项承接效果和执法监督跟进等方面展开,确保赋权事项真正落地见效。为提升评估效率,我市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托济宁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实现执法数据在线统计分析,大幅减少基层工作量,提高评估精准度。
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精准把脉赋权难点
本次评估系镇街赋权试点后首次全面验收,评估组深入各镇街,实地查看综合执法大队运行情况,重点了解执法装备配备、案件办理流程、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并听取基层执法人员意见建议。同时,结合全面建立镇街履职事项清单工作,组织赋权部门、镇街代表召开座谈会,围绕执法权限划分、监管责任落实、执法协作机制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形成动态调整建议,找出赋权工作薄弱点,明确下步攻坚方向。
评估成果初显,优化调整赋权事项
评估结果显示,任城区、汶上县按照“同类镇街、一张清单”的原则,精准承接了省政府106项赋权事项的71项至106项不等的事项,承接率为66.98%至100%。2024年度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27件、罚款5.15万元,其中任城区占比14.60%,汶上县占比85.40%,主要集中在城乡建设领域,无一复议诉讼,有效解决以往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等问题,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私搭乱建、垃圾处理、乱占耕地等方面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解决,社会治理更加有序有力。同时镇街也反映,除了列入中央965项上级收回事项范围的38个事项外,对于专业技术性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与配套设施的5个事项接不住、接不好,难以形成有效监管,建议上级收回。
此次评估是我市深化镇街赋权改革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市将强化评估成果应用,结合全面建立镇街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按程序动态调整赋权事项清单,提升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强镇街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建设,推动其与镇街赋权改革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确保赋权事项在镇街“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