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浩荡春风中,法治的阳光正温暖地照耀着金乡县鱼山街道的广袤乡村,让法治的种子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西李村的田间地头,“法治带头人”李金杰正忙着调解一起土地承包纠纷。他手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被翻得卷了边,最终让争执已久的两户人家相视而笑、双手交握,一纸契约化作田间和解的纽带。这场泥土芬芳的法治实践,正是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画卷中跃动的鲜活笔触。
矛盾化解的“法治方程”
去年秋收时节,鱼山街道崔口村因大蒜收购价格波动而引发了一场合同纠纷。村民们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就在此时,“法治带头人”韩金龙书记携法治服务队连夜进驻纠纷地点,他们以民法典合同编为依据,迅速搭建起协商平台。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调解,购销双方最终达成了补充协议,成功避免了高达1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村民韩某某感慨道:“过去遇到事情,大家总是争吵不休。现在好了,有了法律做靠山,解决问题有了依据,心里也踏实多了。”这一转变,正是法治乡村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全街道依托35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年均成功化解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158件,调解成功率95%。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法治带头人们的辛勤付出和法治服务队的专业支持。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乡村治理新理念。
产业振兴的“法治密码”
走进鱼山街道石店村智慧农业双创基地,一幅繁忙有序的画面映入眼帘。种植大户王菲正借助线上直播带货,全力推广特色花卉。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王菲感慨道:“如今在双创基地直播,设施愈发齐全,环境大幅改善,客户也越来越多。更让人安心的是,法治保障无处不在。”
石店村“法治带头人”石宝庆一直致力于为当地的农业经营保驾护航。“每份订单合同都附有法律风险提示书,从合同条款的规范拟定,到交易过程中的权益保障,再到可能出现的纠纷处理,都有清晰的法律指引。”在完善的法治保障下,王菲的直播事业蒸蒸日上。她不仅销售特色花卉,还借助直播平台,帮助农户销售洋葱、甜瓜、小米等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因为有法治的坚实后盾,王菲在直播带货时更有底气,农户们在供货时也更加安心,法治护航下的特色农业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治理升级的"法治基因"
在“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深度推进下,鱼山街道成功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三级法律服务网络。这支由149名“法律明白人”、105名人民调解员、80名网格员和7名村(居)法律顾问组成的专业队伍,通过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堂、纠纷调解和法律咨询,将法治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在此基础上,法治服务团队创新打造浸润式普法模式,推出“小金鱼”法治故事会、“调解夜市”等特色品牌。通过方言情景剧、案例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转化为100余个通俗易懂的乡土故事,实现法治宣传“零时差、零距离”。如今,“治理有效、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法治新气象蔚然成风,其中金水社区、崔口村更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其“法治积分超市”等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样本。
“法治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扎根泥土、服务民生。”金乡县鱼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凯介绍,鱼山街道正构建“法治积分制”,将学法用法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律专业大学生下乡任职,法治乡村建设的人才根基愈发坚实。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法治之花与产业硕果相映成辉,铺就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