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图片新闻
济宁:涉企执法阳光监督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法治济宁
发布日期:2024-09-26 16:05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在济宁市司法局的会议室里,来自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领域的执法人员和司法局的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正在热烈讨论,他们在为全市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制定《联合检查清单》,梳理联合检查流程,争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查完”,减少对医疗机构不必要的打扰。

图片



图片


这是济宁市创新“执法+服务”工作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综合查一次”的工作缩影。“近年来,济宁市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印发《涉企行政检查通用指引》,推行行政检查清单管理和行政检查计划备案制度,健全完善联合检查、‘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非现场执法等工作机制。数据显示,全市2023年度行政检查同比下降33.76%,有效避免了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随意检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济宁市深入推行优化营商环境“四张清单”,连续4年开展“不罚轻罚”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梳理工作,解决执法人员不敢、不愿、不会适用的问题,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综合运用合规指导、裁量基准、经济影响评估等柔性监管方式,积极引导企业自我纠错、合法经营,推行“三书同达”机制,帮助企业及时信用修复,从“严罚式”变为“容错式”,用执法监管的“人情味”,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期,市司法局发布了全市首批行政执法培训资源库,包括行政执法培训基地12个、现场教学点29个、培训课程117个,方便执法部门共享到全市最优质的培训资源,对执法实务培训大有提升”。市生态环境局法规科负责人表示。

在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方面,济宁市司法局建立了岗前、岗中、离岗和溯源、新法培训为一体的培训模式,统筹整合全市培训资源,牵头各执法部门建立规范化培训机制。建立正负面案例指导制度,发布正面案例45个,反面案例2期,为一线执法提供具体指引。狠抓文明执法和职业道德教育,印发《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执法用语指引》,为执法人员定规矩立方圆,持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能力。

行政执法运行到哪里,执法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全市形成了市行政执法监督局‘一个大脑’指挥,县级执法监督局和执法监督大队‘局队合一’、镇街执法监督办公室与司法所‘室所联动’一套机制运行,市县乡‘一张网格’监督的‘济宁模式’。”市司法局副局长宋忠逵说。

市县乡三级监督体系建立了,还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做保障。济宁市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执法效能评估中心,打造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行政执法网上办案、行政执法监督三大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行政执法数字化运行全流程闭环。截至目前,已培训执法人员9.7万人次,网上办案12.9万余件,汇聚执法监管数据230万余条,开展电子案卷评查220卷,针对发现的问题发出执法监督意见书67份,形成年度行政执法情况、“12345”+执法监督等大数据分析应用成果7项,根据评估结果开展精准执法监督,高效辅助政府科学决策。

与此同时,济宁市司法局积极理顺政府监督与部门监督,联合市委编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审核机构、执法承办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部门执法监督机构职责定位,加快构建“块管通则、条管专业”的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先后联合公检法和纪检监察部门出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监督、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的有关办法和意见,常态化开展与“12345”热线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市工商联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机制等,发挥部门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2023年济宁市行政执法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93.9分,相比2021年提高0.3分,行政执法公信力和权威性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