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最新动态
2024年度“创新济宁行 改革济先锋”优秀改革案例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揭晓!
司法行政系统获奖作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4-12-24 09:07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改革工作要求,深入挖掘改革创新做法、展现改革创新成果、掀起改革创新热潮,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联合举办2024年度“创新济宁行 改革济先锋”优秀改革案例评选活动。济宁市司法局报送的《探索“1+1+N”信用矫正新模式 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教育质效》案例,荣获优秀改革案例二等奖;济宁市戒毒所报送的《打造禁毒研学新模式 构建戒毒工作发展新格局》案例,荣获优秀改革案例优秀奖。

获奖案例

探索“1+1+N”信用矫正新模式

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教育质效

一、基本情况

“信用矫正”是通过培育社区矫正对象诚信意识、加强信用考核管理、开展多维度信用评价、营造诚信文化环境、选塑诚信守规典型等措施,将“信用”元素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效融合,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守法守信、矫枉归正的新型社区矫正模式。济宁市司法局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设计基础上,探索出“1+1+N”信用矫正模式(即:联合社会信用中心,共同打造了基于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兼具信用信息整合、监督管理、考核激励、信用修复功能的信用矫正信息化平台;创设1所社区矫正对象“信用超市”,结合信用积分激励引导机制,促使矫正对象主动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修复社会关系;探索“信用+监管、信用+教育、信用+公益、信用+帮扶”等N项‘信用+’应用场景),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模式。

二、经验做法

(一)共建管理平台,实现科技赋能。济宁市司法局联合社会信用中心,共同打造基于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用矫正”应用板块。下设信用考核、协同监管、联合奖惩、服务对接等模块,采集社区矫正对象基本信息,对社区矫正对象日常行为进行评价,为考核奖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数据共享、平台兼容为目标,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公共信息平台、第三方征信机构、法院失信人执行信息、检察院监管协同等多场景应用建设,多渠道智慧联动,逐步推动社区矫正对象信用评价结果与商业信用、金融信用等衔接,实现“特殊人群”的授信管理。

(二)创立信用银行,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信用承诺、计分奖惩、分级评价机制。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后签署信用矫正承诺书,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开展首次信用评估,建立“信用矫正”档案和“信用存折”,监督社区矫正对象兑现承诺,诚实守信接受矫正。在矫正期内,矫正对象通过信用矫正评价体系积累“信用分”。信用矫正评价体系由“教育学习、监督管理、公益活动”等多个维度构成,根据评价体系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加减信用积分,月末汇总,季度结算,计入“信用存折”,并依据《社区矫正对象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应调整矫正方案、矫正措施,同时,将矫正对象信用信息计入信用档案,同步到社会信用公共信息平台,形成信用报告。对信用等级为“诚实守信”信用分较高的社区矫正对象适时予以表扬、推荐就业培训、组织参加文化体验等奖励。此外,矫正对象也可使用信用分在“信用超市”兑现物品,获得实惠。“待遇、荣誉、实惠”三管齐下,激发社区矫正对象内在转化动力,提高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多元应用场景,健全信用体系。一是创新“信用+教育”,潜移默化诚信立人。立足孔孟之乡的地域人文优势,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文化养料,引领守信用、讲信义、矫枉归正的良好风尚;二是建立“信用+监管”,计分考核精准管控。将“诚信守法”作为调整矫正方案和管理等级处遇的依据,使社区矫正对象遵规守信和违规失信两种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信用体系建设与社区矫正监管良性互动,从而达到精准监管、动态管控的目的;三是拓展“信用+公益”,浪子回头修复损伤。通过信用矫正对接社工团体、公益组织,采取菜单式选项、定点任务推送、任务抢单等形式,引导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同时,与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开展联建,拓展公益活动项目、劳动就业帮扶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与社区(村居)网格对接,网格员“认领”网格内在册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村居)网格中开展公益活动情况,参与信用计分。四是强化“信用+帮扶”,扶危济困法治暖心。通过信用矫正精准掌握老弱病残、生活贫困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实现精准帮扶。收集矫正对象的技能特长、就业状况及求职意愿,联合人社部门、职业技能院校、社会培训机构,整合技能培训教育资源,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提高生存发展素质。融合信用档案分析比对,对接就业需求,实现人岗匹配。同时将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合同等数据同步人社等相关部门,兑现助学助矫优惠政策,实现互惠双赢。

三、典型意义

(一)实现以“点”带“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以信用与刑事执行工作融合为切入点,推进“信用矫正”工作,将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内容,通过“点上”改革创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做细做实。建立社区矫正对象信用承诺、计分奖惩、分级评价机制,根据矫正对象思想转化、行为表现、特殊贡献,考核赋分,结合积分对应调整矫正方案、矫正措施和监管处遇,激发矫正对象内生转化动力,实现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双向发力、双轮驱动。

(二)探索信用修复新路径,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区矫正对象先前的犯罪行为作为一种失信行为,在破坏法律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同时,也是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损坏。“信用矫正”工作的构建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矫正监管机制,通过日常积分考核,以“信用积分”为抓手,激励和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主动修复社会关系和社会信用,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

(三)打造多融合平台,社会化应用效果成效明显。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公共信息平台、第三方征信机构、法院失信人执行信息、检察院监管协同等跨场景应用建设,多渠道智慧联动,逐步推动矫正对象信用评价结果与商业信用、金融信用等衔接,实现“特殊人群”的授信管理。据任城、曲阜、梁山等地的统计数据来看,社区矫正对象违规率同比下降20%,参与公益活动人(次)数同比上升35%。“信用矫正”的效果也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题采访团来我市调研“信用+”应用建设工作。法治网、人民日报“人民号”、“信用中国”等媒体,对典型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

打造禁毒研学新模式

构建戒毒工作发展新格局

禁毒宣传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然而,现行禁毒宣传普遍采用传统式、灌输式、单向度的模式,面向未成年人群体针对性、创新性不够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禁毒宣传的整体效果。今年以来,山东省戒毒管理局应势而动、主动作为,提出了“一体两翼一支撑三延伸”工作新思路,积极构建戒毒工作新发展格局。济宁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济宁所”)深入贯彻落实省戒毒局“一体两翼一支撑三延伸”工作新思路,坚持服务大局,持续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发挥“三个优势”,突出“三个零距离”,坚持“三个结合”,大力构建全覆盖禁吸戒毒宣传预防体系延伸。

一、发挥“三个优势”,着力打造禁毒研学阵地

(一)发挥系统优势。由于司法行政系统工作的封闭性,给戒毒工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社会公众对戒毒所了解甚少。济宁所充分利用社会公众这种“猎奇的心态”,依托“志愿中国”信息系统的移动应用端“志愿汇”服务平台,在“走出去”开展禁毒宣传的同时,主动发出邀请函“请进来”,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未成年人主动到戒毒所“打卡”,亲身体验禁毒研学之旅。

(二)发挥职能优势。戒毒场所依法承担着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职责使命,在禁毒宣传方面具备天然的专业优势。济宁所面向社区矫正对象深入开展“拨云行动” 禁毒宣传教育,先后获评济宁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和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十佳”案例,并被山东省司法厅、济宁市委政法委推广。在第67届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会议期间,济宁所戒毒人员创作的二十四节气簸箕画、孙悟空脸谱等作品获得各国代表团和国际友人充分认可。

(三)发挥场所优势。济宁所总占地面积150亩,距离主城区15公里,距离高铁站3公里,距离机场22公里,交通便利、通达四方,且整体布局庄重、大气,被授予“济宁市园林化单位”称号。场所配套设施齐全,严格按照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规范设置“四区五中心”,先后多次承办省级大型活动、会议,迎接社会各界学习交流、禁毒宣传、警示教育等150余次,受到省内戒毒系统一致好评。

二、突出“三个零距离”,精心设计禁毒研学环节

(一)突出零距离授课,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在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群体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围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为祖国健康成长”禁毒宣传主题,量身定制研学教育课件和讲稿,建立所融媒体工作室,制作《依托咪酯—新型合成毒品》《笑气—致命的微笑》《拒绝药物乱用,从你我做起》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禁毒宣传微电影,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效果。通过与戒毒人民警察零距离课堂互动、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宣传禁毒戒毒知识,耐心答疑解惑,可以进一步加深未成年人对毒品危害的理解和认识。

(二)突出零距离体验,精心设计警示教育。定期开展场所开放日,组织未成年人走进戒治场所,通过参观戒毒人员的生活区、教育区、康复训练区和劳动习艺区,零距离观察无处不在的监控及防逃设施,零距离感受戒毒人员戒治生活,全程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杜绝猎奇心理,换位思考沾染毒品付出的巨大代价,使其明白人身自由的意义,不断增强法纪意识、底线意识。

(三)突出零距离倾听,精心设计现身说法。组织有代表性的戒毒人员开展现身说法,面对面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吸毒经历、戒治过程,或通过演讲的方式,痛斥毒品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引导未成年人以反面人物为警示,切身感受毒品的严重危害,坚定其主动参与禁毒斗争的决心。

三、坚持“三个结合”,不断拓展禁毒研学效果

(一)坚持将禁毒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重点讲清禁毒就是修身。坚持将禁毒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把禁毒研学打造成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重点讲清楚新中国在毒品治理方面的伟大成就,增强未成年人对中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认可,进而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

(二)坚持将禁毒教育与爱国教育结合起来,重点讲清禁毒就是爱国。坚持将禁毒教育与爱国教育结合起来,把禁毒研学打造成一堂生动的历史课,重点讲清楚毒品给近代中国带来的伤害和耻辱,帝国主义是怎么通过输送鸦片甚至直接发动战争,一步一步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亚病夫”的称呼是怎么来的等等,可以引起未成年人对毒品的警觉和历史反思。

(三)坚持将禁毒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重点讲清禁毒就是守法。坚持将禁毒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把禁毒研学打造成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重点讲清楚千万不要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的错误想法,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解脱烦恼和痛苦、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吸毒绝对不是“赶时髦”“找刺激”那么简单。

下一步,济宁所将以创新推行“一体两翼一支撑三延伸”工作思路为契机,不断融入地方建设大局,融入社会治理大局,融入禁毒工作大局,依法延伸戒毒职能,持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为山东戒毒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