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和为贵”调解室建设是最贴近基层、最贴近群众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金乡县委党建统领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创新社会治理,结合全县“零上访、零事故、零发案”镇街、村(社区)创建活动,金乡县司法局不断深化“和为贵”调解室品牌建设,在全县“和为贵”调解室全覆盖的基础上,规范提升,星级评定,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系打造、品牌调解室创建等方面入手,加强对镇街“和为贵”调解室建设的指导,品牌调解室在示范引领、品牌宣传、营造“和”文化氛围、化解民间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提高认识,强化保障。将“和为贵”调解室模式纳入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的三年行动计划和创建“三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县级层面召开了全县“三零”创建暨“和为贵”调解室建设推进会,会上对在全县范围全面推开“和为贵”调解室模式、打造品牌星级“和为贵”调解室进行了安排部署。以县“三零”创建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关于在全县全面推开“和为贵”调解室模式的实施意见》,明确各镇街要把“和为贵”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镇街和村(社区)“和为贵”调解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具体目标任务》,印发了《金乡县“和为贵”调解室工作制度》,以确保“和为贵”调解室建设工作高效推进。
(二)统一制度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和为贵”调解室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健全“和为贵”调解室工作制度和人民调解员队伍,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室内悬挂人民调解统一标识,上墙内容统一规范,设施、制度、流程、徽章、牌匾等融入“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和”文化的理念,倡树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理念。配有适量的桌椅凳、档案资料柜橱;设置调解主持人座席、调解申请人座席和被申请人座席以及旁听席。工作台账健全,人民调解案卷规范。完善人民调解员名册公示制度,建立镇村调解员、若干行业部门调解员人员名单台账;建立人民调解员定期培训制度,创新人民调解培训形式和方法,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理论水平、法律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三)打造亮点品牌,促进星级创建。在乡村集体办公用房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进行整合完善,用活人民调解室。深入挖掘儒家“和文化”思想内涵及当地文化历史渊源,着力提升“德为先、法为上、仁为本、和为贵”为理念和“正容澄心、品茗静心、学儒润心、促膝谈心、说理明心、携手同心”为内容的“和为贵”调解室品牌影响力。结合“和为贵”调解文化,打造亮点品牌,创新文化引领,对镇街、村(社区)“和为贵”调解室实行“星级评定”。由高到低分别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不定星级。发挥表彰奖励的正向激励作用,与评星定级相结合,对星级评定出的“和为贵”调解室,定期给予命名表彰。建立健全“和为贵”调解室建设评价标准,对“和为贵”调解室建设的检查考评考核侧重教化功能、职责发挥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四)结合阵地建设,提升法治氛围。根据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对已建的进行规范升级,在原有机构、人员、设施、制度、流程、徽章、牌匾健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结合镇村两级法治文化广场、法德主题公园建设,在乡村文化广场、村委大院等群众聚集地制作“和文化”宣传标识、牌匾,打造“无讼亭”,宣传“和为贵”人民调解室品牌,营造“家庭和气、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社会氛围,提升“和为贵”调解室群众知晓率、首选率。
(五)强化督导,加强指导。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赴各司法所,对调解室建设情况和布局等进行现场指导,确保调解室高标准建设。局基层科整理了“和为贵”调解室有关上墙制度、调解室建设基本要求和“和为贵”调解室有关制度板面、照片参考,发送到各所邮箱,指导各司法所根据参考资料对本辖区“和为贵”调解室建设做好规划、设计。指导每个镇街打造至少3个五星级“和为贵”调解室,各司法所根据辖区实际,选取示范点,现各镇选址星级“和为贵”调解室建设已全面铺开,部分镇街已完成建设任务。实地督导检查,对各司法所“和为贵”调解室建设标准、建设质量及建设进度进行实地督查,确保调解室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实行周报告制度,要求各司法所将本镇街“和为贵”调解室建设进度情况每周一报告,局基层科对调解室建设情况推进进行时时调度,并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加强业务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和为贵”调解室作用,在“和为贵”调解室建设提升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村(居)调委会队伍和业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各村居调委会成员、调解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水平和能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扩大“和为贵”调解室的群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和为贵”调解室品牌影响力,使群众更多的了解、知晓“和为贵”调解室,遇到纠纷第一时间想到“和为贵”调解室,使“和为贵”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促进矛盾纠纷在一线、在基层化解。对典型经验和好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广泛利用各种新闻渠道和媒体平台,加强“和为贵”调解室品牌宣传力度,使“和为贵”理念和品牌入脑入心,成为社会共识。(通讯员 杨玉香 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