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济宁,运河岸边的杨柳抽了新芽,微山湖畔的湿地候鸟归巢,孔孟故里的千年银杏也披上了一层嫩绿。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济宁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上,书写着法治护航生态文明的生动篇章。
普法先行,播撒法治“绿色种子”
为传播生态文明法治理念,普及生态环境法律,曲阜市因地制宜,依托植物园的自然环境,在民法典主题公园的基础上延伸而建,打造出曲阜首个生态法治主题公园,形成了“法治+生态”多元化普法文化阵地,多次举办“法治生态研学游”“环保宣传在身边”等活动,入选第四批“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持续发挥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作用。任城区将绿色生态普法融入“法律六进”,组织律师、普法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社区校园,解读《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让“毁林占绿要追责”“垃圾分类有法依”等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口号变成共识。
执法亮剑,筑牢生态“法治防线”
微山县着力构建“边界清晰、协调联动、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法治保障”的南四湖综合执法体系,建立健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作互联机制,围绕打击南四湖非法捕捞、非法采砂、河湖污染等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活动。破除跨省执法难的瓶颈,与江苏省沛县成立边界治水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对水行政执法、河湖污染治理等工作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南四湖水质持续改善,水体优良率达到100%,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好,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已经在湖中安家立户,“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水中凤凰”水雉也纷纷在微山湖现身亮相。“村里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的氛围很舒适,老百姓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做渔具生意的村民何召军说,接下来他准备响应村里的号召,投入到生态渔业的事业中。
刚柔并济,解锁护绿“法治密码”
法治护绿,既有“刚”的震慑,也有“柔”的智慧。邹城市郭里镇某村委会与村民王某于2005年签订了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承包期限15年。2016年,根据《森林法》及《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该林地被划入公益林范围,原合同约定的采伐权受到法律限制。2020年合同期满后,因林木处置方案未能达成一致,双方产生纠纷,多次协商未果。2025年2月,邹城市郭里镇组织司法所、信访办、林业站等部门,成立联合调解工作组,在林业主管部门与公证机构指导下,通过三次实地勘测、五轮调解,创新采用“树木确权+林地分离”模式,最终,200亩公益林得以保全,村民得到了合理补偿。既守住了生态红线,又保障了村民权益。“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框架下找到最佳平衡点。”参与调解的司法所长说。
植此青绿,法护千秋。这个春天,济宁人种下的不只是树苗,更是法治的根系。最好的生态,是法治护出来的生态;最美的春天,是人与法共生的春天。
未来,济宁将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法治实践,让法典落地生根,让绿色与法治同行,为孔孟之乡绘就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的生态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