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专栏 > “社区矫正法”专栏
金乡:精塑“望闻问切”心理矫治品牌
发布日期:2024-10-25 10:30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金乡:精塑“望闻问切”心理矫治品牌

 

为进一步塑造社区矫正对象健康人格,增强其回归社会的信心,金乡县司法局鱼山司法所搭建社区矫正对象心灵成长平台,创新打造“望闻问切”心理矫治工作品牌,有效推动了心理矫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望”——察言观色。通过首次报到、入矫宣告,观察其言行举止、心理状况和法治观念,充分了解其家庭生活、就业状况、主要社会关系等情况。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突然出现的异常情绪始终保持敏感性,如忽悲忽喜、无故哭泣等,并及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开展实地走访,与社区矫正对象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掌握矫正对象思想动态、日常行为表现、家庭邻里关系,进一步掌握其身份意识和悔罪意识,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矫正措施打好基础。

 

“闻”——侧耳倾听。工作人员与社区矫正对象谈话时,及时给予他们积极反馈和正面回应,如保持目光接触、对听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总结等。如发现矫正对象心理状态失衡,工作人员则在谈心谈话前系统分析矫正对象近况,看是否出现家庭变故、婚恋受挫等情况,了解其内心症结所在。工作人员在倾听时,为了避免矫正对象的“一面之词”,还要多方求证相关信息,比如,谈心前与矫正对象的家人、邻居、村干部进行沟通,了解其最近的工作表现、矛盾问题等。

“问”——刨根问底。工作人员通过合理提问,能够及时梳理总结出对方表达的主要想法,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开展开放式提问。如询问矫正对象“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难过的原因是什么”等,引导对方更详细地表达,从而获取更多信息。开展封闭式提问。如用“你同意吗”“你觉得你现在开心吗”“你认为这样做正确吗”等,只有是和否两种答案的问题,缩小讨论范围,防止谈话偏离主题。在提问过程中,工作人员经常用“我理解你”“这些情感很正常”等话语,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切”——把脉开方。提供“清火降燥”良方,以团体心理辅导让不良情绪“降温”。鱼山司法所2名心理咨询师相互配合,通过现场讲授心理疾病预防指南,有效帮助29名社区矫正对象消除烦恼、与他人和谐共处。专供“换位共情”良方,以谈心谈话为矫正对象“去火”。提供跟踪照管、帮扶救助,以互动式谈心谈话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换位思考,从而提升构建良性沟通的能力素养。定制“化积去淤”良方,以个别心理咨询为矫正对象“舒压”。在提供安全私密的环境下,对个别特殊心理问题,采用倾听、引导等方式,逐步深入话题,进行深度治疗,真正让每一个求助者打开心扉。

(金乡县司法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