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云镇位于金乡县东南部,两省、四县交界处,常住人口5.2万人。该镇有三多:重点单位多、流动人口多、民间纠纷矛盾多。霄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近几年来,坚持加强领导、夯实基础、网格排查、文化引领、科技支撑,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平安、法治、和谐、幸福霄云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9月,调委会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12月5日调委会主任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一、狠抓组织保障,夯实调解基础
强化组织和队伍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保证。霄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司法所、信访办、综治办、610、派出所及各管区总支书记等单位成员组成。辖区内各行政村分别设立“和为贵”调解室,建设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级调委会成员除村“两委”成员以外还吸纳法律服务志愿者、警务员、各小组组长、各大家族族长和“五老”人员。在医院、教育、交通安全、派出所建立了医疗、教育、交通安全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和派驻调解室。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夯实了调解工作基础。
二、加强调解员能力建设,增强核心战斗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霄云镇调委会加强对村级调委会成员的岗前培训、继任培训,通过举办人民调解工作培训班、观摩调解、审判等现场教学,组织专题研讨、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讲授法律适用;加强对调解员法律政策、业务知识和调解技能的培训,提高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让他们依法、以理、用情去调解。工作中,镇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坚持“调解、教育、疏导”相结合,“法律、说理、感情”相交融,真正起到了“减压阀”作用,也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三、增强服务大局意识,筑牢维稳防线
镇调解委员会工作在平安的最前沿,守护在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调委会深入基层一线,坚持依法依理,融情入理,引导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消除隔阂,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今年,东鱼河大桥拓宽工程施工前期,谢集村村民张某等几户因为土地赔偿及青苗赔偿标准问题,阻挠施工,对其他群众的稳定造成恶劣影响。镇调委会一班人迅速行动,研究政策、翻阅资料,到张某家里了解情况,摸清了张某等四家人的基本情况和要求。最终经过反复解释法律、摆明道理、阐述政策等努力,达成了赔偿协议,保证了大桥的顺利施工。
四、营造共建和谐氛围,建设平安边界
霄云镇位于山东省和江苏省的交界处,丰县、单县、鱼台、金乡四县交会处,有时会发生地界、排水等一些矛盾。近年来调委会根据辖区特殊区域特点,与江苏省丰县配合互动,以“联防联控、联动联调、共建和谐”为目标,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霄云司法所与丰县首羡司法所沟通协调,在每个边界村都设立了边界联合调解室,并配备兼职调解员和信息员。多年来,霄云镇边界二十余公里,从未发生一起非正常上访事件;从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从未发生一起民转刑事件,边界平安维稳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近三年来该镇赵口村、周大庄村、张华楼村被评为“平安边界模范村”。
五、打造“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网上调委会”
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特别是网络应用大众化的新形势,创新化解纠纷新模式。信托镇党建平台建成镇、村矛盾预警调处远程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了镇村矛盾纠纷调处的实时调度、指挥、督办;依托“济宁智慧民调”系统,运用大数据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分析研判、调处化解;利用微信平台,霄云镇调委会与51个村调委会及医疗、教育、交通安全等调委会建立了联系,有问题第一时间向镇调委会反映。加强与信访、人社、农业、卫生和交警等部门横向互联,对于涉及相关部门的问题,及时整理沟通,有针对性解决。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六、真心真情干事,尽心尽责服务
人民调解说到底是一项重要的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解决问题,需要的不仅是能力,更需要的是要有一颗心系群众的心。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不管是炎热还是寒冷,同志们都是任劳任怨、勤勉敬业,多次进村入户调查调处,以法明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交人。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群众拉着我们的手说:“共产党真好,你们真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基石。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霄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注重为民办实事,使霄云镇人民调解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霄云镇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全镇的平安和谐做出新的贡献。(金乡县司法局 张福红 杨玉香)